生活“常”态生活“长”态

期次:2018年第1期   

  红楼几许,浮生若梦。《红楼梦》所辐射的层面甚广,读《红楼梦》,多多少少都能读出些许自身或者是周遭人的影子。
  林黛玉弱柳扶风病美人的样子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身边有个姑娘,上个月刚失恋,终日郁郁寡欢,吃不下睡不着,后来还着凉病倒了,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她病怏怏脸色苍白的样子让我忍不住想起了黛玉。我劝她,人生那么长,总会有那么一段难熬的日子,让你自我怀疑、悲伤、迷茫、低沉,甚至是自我放弃、自我颓废,不过随着你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你会发现那只是生活的常态。低迷期可能时常会有,但如果是长期处于低迷期,终日郁郁寡欢,那离“呜呼哀哉”也不久了。黛玉就是那么一个天天悲苦离愁,想着想着就自己哭起来的人。
  说起黛玉,就会联想到“黛玉葬花”———《红楼梦》里很出名的情节之一,之前看过网络上有个网友是这么疑惑地发问的:“林黛玉不是一家小姐吗?身份上来说,算是尊贵的啊,不愁吃喝,不愁穿,贾府上下也都把她当宝贝似的,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天天怨天尤人,觉得自己寄人篱下就悲苦离愁,可其他人不都对她好好的吗?她怎么还天天胡思乱想还经常病倒,这不是给自己也给其他人找事情吗?长辈能欢喜得了才怪。”
  我那时候倒是没多想,现在仔细想来,倒寻思出几分意味。要真说起来,现在社会上有好多的人,心里头都觉得自己特别憋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觉得自个儿生的伟大、活的憋屈的,大都是一些有钱人或者是小康阶层的人,有些还能憋屈出毛病来。而穷人呢,有的时候反而不容易憋屈,为什么呢?因为生活所迫,他得忙忙碌碌,得努力挣钱去养家糊口。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发呆,去想这些。
  受过苦的人,可能对于酒足饭饱的生活特满意,但是有些人生下来就是如此,下面有三百多个仆人,像林黛玉这样,饱食终日又无太多尘事叨扰的,想什么呢?就是没事儿瞎想。你看书中对黛玉的描写,她没事就琢磨老祖宗对他孙子多好多好,对自己这个外孙女就不怎么样,对这个好,对那个怎么样,没事就自己琢磨。琢磨琢磨着,就觉得难受,心里有委屈,心里憋屈出毛病了,所以她会觉得不痛快了。一如《红楼梦》里紫鹃、雪雁所说的黛玉素日情性:“无事闷做,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着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
  林黛玉是一个很聪慧的女子,她对“异己环境”有着超乎常人的警觉与敏感。但她其实也是一个“四有两无”的人,有钱,有闲,有身份,有地位,没朋友,没知己。人是不能闲的,一闲就会想的太多,一闲就会感情泛滥。人这一生最大的孤独,就是行走在如此密集的人群之中,体悟着喜怒哀乐,转身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倾诉。如果是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又不能得到很好的倾诉的这样类型的人,闲下来的时候,情绪滥觞就会更严重。而黛玉呢,两者兼有。王熙凤说两句玩笑话,黛玉一沾火就着了;有时候别人没说什么,可能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比如周瑞家的送宫花,她便认为这是“公侯的小姐”拿她当“民间的丫头”“取笑儿”等等。这些行为已经接近现在的抑郁症和自闭症的表现了。偶尔还行,但如果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用现在的话讲,那就是病态的思想,心理亚健康了。
  身体、境遇、时代等等这些都是外因,外界因素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很多,但内因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黛玉和宝钗,同是贾府的客人,按说,黛玉的“靠山”绝不比宝钗差,甚至还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为何黛玉在贾府如日薄西山、每况愈下,而宝钗在贾府却像旭日东升、光焰渐炽呢?性格使然。低迷期人人都会有,这是生活时常的状态,而黛玉,却是将这种“常态”长期化,成为生活的“长”态。红楼几许,浮生若梦。黛玉的悲剧,值得我们更深地思考。(郑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