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惆怅,城外孤独

期次:2018年第1期   


  我们每个人都是方鸿渐,在这纷繁世间,恒温生活的意义,却没有意义。四处追寻爱的真谛,爱却是遥远的梦呓。荒唐如此!
  初读《围城》,是在束发那般年纪吧。当时也是闲的无聊,才买这书来看,却不想这书如此精彩。当时年纪小,为钱先生的妙语连珠所动,自己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开口大笑,被同学当作怪物看待,却仍怡然自得,虽不解书中真正道理,却是有滋有味。看过围城的人一般都说,此书应当在成年或婚后读,我虽不是人云亦云之辈,却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其一,围城稍有深奥,幼年时期读,大多是看了笑话,看了精彩,并不会对我们的成长有多大助益。其二,我认为读书时应当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读,少年时期的我们,对钱老的认识不足,对他们所处时代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抗战,有趣的是,围城中提到抗战却是少之又少。其三,围城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对人性的刻画,比如方鸿渐,他被动、无能、意志不坚定、经不住诱惑,自尊却又过于自重,以至于活得很累。正如文中赵辛楣所说:“你不讨厌,但是无用”。
  他一句随口的回答,竟然一语成箴,概括了方鸿渐悲剧的性格和人生走势。孩子终究是无法理解大人的苦恼的,与其让他们疑惑烦恼,不如让他们长大后再来接触,选择对的时间,去读对的书,就像花开在它该开放的季节,才是美丽。
  再读《围城》,已然是高三了,当时我陷在考试失利中无法自拔,在压箱底的一堆书中偶然看到了它,宛如老友相聚,最是知心。我捧着它度过了三天的时间,的确读出了与初读时不同的味道。不敢说钱老看透了人生,看穿了爱情,但我从书中,分明看到了他的目光如炬,宛若先知。在围城中,我们谁都不好走出去,就像方鸿渐,在与孙柔嘉离婚后,去投奔赵辛楣,或许他以为自己走出了这围城,殊不知围城之外仍是围城,想走出这世俗的圈子,谈何容易啊!我想起了弘一法师,或许他走出了这围城,他抛弃妻子,不愿再做世人眼中的李叔同,纵使有妻携子叩柴门,纵使青石台阶上哭声动天,他仍禅房静坐,悟道修身。他或许活在了围城外,或许得到了自由,但也品味到了本不会有的那份孤独,生而为人,何苦呢?
  我想到了当今诸多的青年漂客,拼了命也要挤进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眼高手低的他们,陷在低薪的烦恼中,陷在买房的泥淖中,无法自拔,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奈何只余惆怅。
  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围城》,品一品书中的韵味,才能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乌托邦;静一静聒噪的心,才能在以快节奏的生活中,更好的出发。(王凯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