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释梦·追梦

期次:2013年第5期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造梦:中国梦是共同理想的通俗表达

    这些年中国发展很快,成就也很大,但是社会上也滋长出一种情绪———觉得越干越没劲,越干越迷茫。为什么?说白了,利益是人奋斗的原动力,但利益不是、也不能成为人奋斗的目的与归属。如果仅仅把关注点放在利益上,在利益目标实现了之后,不就成了行尸走肉?当今社会,没钱的人想挣钱,挣不到钱很难受,可是有钱之后更难受、更空虚。就好比砌砖,如果只是为砌砖而砌砖就觉得越干越累,如果是为了高楼大厦添砖加瓦,感觉就不一样了。当前的中国社会,需要给人民培养这么一种为高楼大厦添砖加瓦的感觉。这就需要“造梦”。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可亲可近、可感可触的话语表达出来,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人生的出彩、进步、成功从来没有离自己如此之近,非中国梦莫属。中国梦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实质与科学价值的同时,从话语体系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换,给全社会和全体中国人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一个既崇高又乐见的理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亲和、更加清晰、更加具体。

  释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与强调个人奋斗的美国梦相比,中国梦是建立在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基础上的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做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国家,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当我们把“国”与“家”、“民”与“族”融为了国家民族,把“你”、“我”、“他”整合为“大家”,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就会变成现实的生活状态,中国梦也就在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中进一步丰富它的科学内涵。
  我们通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一个能彰显五千年灿烂文化、能传承五千年悠久文明、能把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共享、能用自己的软实力促进世界共同进步的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复兴的中国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中国;复兴的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追梦:改革攻坚,实干兴邦

    让梦想照进现实,这就要研究“追梦”的实现途径、政策安排、制度保障等实践性的问题。追梦,需要深化改革。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甚至还可能革命“革”到我们自己的头上,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让我们把已经装到口袋了的利益再掏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高的政治觉悟和感情推进改革,打破不合理利益格局,消除不正当行为模式,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追梦,需要实干兴邦。空谈只会误国,实干才能兴邦。我们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既不谨小慎微,也不头脑发热,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坚决制止各种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效的形式主义,坚决杜绝“假大空”恶习。追梦,需要凝聚力量。一盘散沙成就不了伟业,各行其是也实现不了愿景。在社会结构日益分化多样化的背景下,我们要做到分化中有整合,多样中有一致,在不同中寻找和呵护共同,在共同中尊重和保护差异,消除不利于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的不利因素,克服阻碍社会群体创新奋进的不良现象,营造各尽其能的氛围和环境,把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局面和态势,使得各个社会阶层与群体都能享有自己可得和应得的权利,都能在通向中国梦的征程中找到自己应有和恰当的位置。
    (作者:辛鸣 来源:《时事报告》)